四、不孕症不同阶段论治体会

不孕症,可分为原发性不孕症与继发性不孕症。笔者运用中医学理论,根据患者月经周期变化,在经前、经后、经行不同阶段用药,并结合现代医学的检查,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一)治疗方法

根据月经周期,不同时期辨证分型用药,运行时活血调经,经后1周养血滋阴,经前2周疏肝理气、温肾暖宫、促进排卵。脾虚者加健脾益气之品。

1.肝郁气滞

症见月经不调,先后不定,经前乳房胀痛,经行胀释,烦躁易怒,经行腹痛,量少色暗,伴有血块,脉弦,舌淡红,苔薄。治法:疏肝理气,活血调经。处方:

柴胡6g 当归12g 八月札12g 路路通7g

香附12g 白芍12g 佛手片12g 穿山甲10g

郁金12g 橘叶15g 玫瑰花10g 橘核15g

2.营血不足

症见经期错后,经量稀少,面色萎黄,倦怠嗜卧,心悸怔忡,头晕目眩,舌质淡,苔薄,脉濡细无力。治法:益气养血。处方:

黄芪30g 熟地黄12g 川芎9g 何首乌15g

当归12g 白芍12g 阿胶10g 枸杞子15g

3.脾胃虚弱

症见经行后期,量少色淡,或量多如冲,面色萎黄,头晕眼花,食少便溏,心悸气急,舌质淡胖,苔薄白,脉濡细。治法:益气健脾。处方:

白术12g 扁豆12g 陈皮6g 木香6g

党参12g 茯苓12g 山药15g 芡实12g

砂仁6g(后下)

若寒湿内生,阻于胞宫,形体肥胖者当加苍术10g,半夏9g,香附12g,厚朴9g。

4.肾阳不足,胞宫虚寒

症见经行后期,量少色淡,腰酸耳鸣,头晕眼花,腿软无力,情感淡漠,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来沉细。治法:补肾填精,散寒暖宫。处方:

菟丝子15g 仙茅15g 巴戟天15g 紫石英30g

补骨脂15g 淫羊藿15g 鹿角片15g 蛇床子15g

若喜进冷饮,冷湿结于胞中者,加艾叶9g,吴茱萸9g,干姜6g,肉桂6g,附子6g。

(二)治疗结果

受孕者45例,占68.2%;未孕者21例,占31.8%。

(三)讨论

从分型病例来看,因肝气郁滞,疏泄不达而致不孕者,占相当一部分,可以看出不孕症与情志因素有密切关系。有些久婚不孕者,求子心切,情志不悦致肝气郁结,疏泄不达。女子以肝为先天,肝气畅达,则血脉流通,经候如常,经调自然成孕。所以,在治疗的同时做好患者的疏导工作很有必要,并指导患者掌握促进受孕的时间和方法。中医学认为,妇人以血为本,肝为血海,血海空虚,胞脉失养则无以受孕。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主统血,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皆赖以养,冲脉隶于阳明,若脾虚,气血乏生化乏源,气血两虚,胞脉失养,则尤应摄精养胎。肾为先天之本,主封藏,为生殖之本,胞脉系于肾,肾气旺盛,促使天癸成熟。任脉之气通,冲脉之血旺,下达胞宫,精血充实,方能成孕。若肾阳不足,胞宫虚寒或风冷寒湿,结于胞中,则无以摄精成孕。如傅青主云:“寒冰之地,不生草木,重阴之渊,不长鱼龙。”

在治疗的同时配合做妇科检查、输卵管通畅试验、卵巢功能测定、男方精液检查。我们发现有多囊卵巢、卵巢囊肿(双侧)、输卵管不通(双侧)、子宫肌瘤者受孕机会较少。在治疗中当随病情变化,随证加减,如黄体功能不足,体温不升者,加紫石英、蛇床子、菟丝子、补骨脂、鹿角片、淫羊藿。卵巢囊肿者加路路通、王不留行。子宫肌瘤者加穿山甲、三棱、莪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