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为人民,满腔情,无私奉献

在台江中选路南公农贸市场深处,有一家毫不起眼却美誉远播的小医院。每天,众多的患者从四面八方涌向这里,其中百分之七八十来自福州地区以外的国内各省市,还有的来自东南亚乃至欧美一些国家。

许多病人说:“进了这家医院,病未看先好了三分!”

短短27年间,这家小医院连获省文明单位、廉政廉医及军民共建标兵单位、“两德”建设先进单位等市级以上荣誉80多次。

作为这家医院的院长,共产党员吴熙因精湛的医术和受人称道的医德,连续多次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省、市优秀共产党员,省、市优秀党务工作者,并多次荣获省、市劳动模范,省道德模范,省医德标兵,省五一劳动奖章,市十佳个人标兵,市文明市民标兵称号。他一家也连续荣获市、省、全国五好文明家庭称号。

(一)“为人解除痛苦是我的最大幸福”

俗话说“有病才求医”。踏进医院大门的病人哪个不是愁眉苦脸?陪同而来的亲属哪个不是心情烦闷?然而,许多病家却反映,进了吴熙妇科中医院,病情先减了三分。

这家医院是怎样令患者一进门就病好了三分呢?

为了解开这个谜,许多记者多次走访了这个医院。事实告诉群众,这家小医院确有其独到之处:病人一进入该院,佩戴鲜明标志的“学雷锋导医天使”便热情地迎上来,引导和回答询问;来到科室,医生在醒目的“不吃请受礼”的牌子下认真诊治,语言和祥,态度诚挚;划价结账,收费公平合理;治疗不育症、子宫肌瘤症、脱发症、小儿厌食症等专科水平上乘……

如此良好的医德医风是怎样树立起来的呢?医生和护士们不约而同地说:吴熙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他对待病人比亲人还亲,感染着职工满腔热忱地为病人服务。

吴熙,这个被群众誉为“送子观音”的妇科病专家,长年累月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为千万个病人送上春天般的温暖。

前几年一个元宵节前夕,三位妇女携夫抱子,满面笑容地来到吴熙妇科中医院,求见吴熙来表示感谢。原来,这黄姓三姐妹均患不孕症,年龄都超过30岁,老大、老二更在35岁以上,而且病因不同。按医理,35岁以上妇女生育属高危范围。三姐妹跑了许多医院都失望而回,最后,她们抱着一线希望来到这家中医院。吴熙热情地接待了她们,并耐心予以施治,使三姐妹先后正常生育了健康的孩子。

“吴医生,请您一定救救我的家庭!”1995年底的一天,美籍华人曾太太一跨进吴熙医生诊室就这样哀求说。原来,曾太太和其丈夫都是美籍华人,结婚十几年了仍未生育。为了医治不孕之疾,她不惜重金,寻访了世界各国名医,但每次都满怀希望而去,失望而归。曾先生一度灰心,萌发了离婚的念头。一次偶然的机会,曾太太在一张华文报纸上看到有关“送子神医”吴熙的报道,便远涉重洋前来求医。经吴熙精心调治一年多,曾太太在1998年9月生下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千金。

从医以来,吴熙亲手治好像黄氏三姐妹、曾太太这样的不孕妇女近万人。

对待病人,不分贵贱,不论是哪家医院收治的,吴熙都一视同仁一样施治。

1997年寒冬的一个深夜,正在梦乡中的吴熙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吵醒。电话是正在区妇幼保健院值夜班的爱人打来的,说有位白天刚出院的产妇突然大出血,因院里还有产妇即将分娩无法出诊,让他迅速赶往现场抢救。吴熙急忙骑上自行车往住在十多公里外鼓山脚下洋里村的产妇家里奔。半路上猛然下起了大雨,吴熙心里惦记着病人的安危,不顾一切地冒着大雨往前赶,到产妇家时已是全身湿透。吴熙顾不上拧干身上的衣服,马上为产妇扎针抢救……血止了,产妇慢慢地苏醒了,脱离了险境。这时,产妇婆婆煮了一碗热腾腾的红糖姜枣汤要吴熙喝了御寒。吴熙说,你媳妇在寒冷天大出血,正好喝汤补补身体。他一边说,一边拿起汤匙一口一口给产妇喂汤。此情此景让婆媳俩感动得热泪长流。

吴医师继承家风,非常重视医德修养,以“济世活人”为医者之宗旨,医德乃医生做人之本。吴熙医生热心肠是出了名的。从医以来,有的病人没带够钱,他常常先为其垫上。几十年来,他收到海内外的求医信不下三万封,但再忙他都及时亲自一一答复。新村内的邻居,只要有求援,他也从不推辞。他说:“为人解除痛苦是我的最大幸福。”

南公园所在地区有多位孤寡老人,有的老人行走不便,上医院看病很困难,吴熙主动上门为他们看病。吴医师常以孙思邈之医德思想自省:“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所以医人不得恃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对患者不问贫富,不图报酬,举止庄重,作风正派,对来诊者,均细心诊治,一丝不苟。遇到穷苦病人就诊时,则给予免费诊治,甚则免收药费。他首创为孤寡老人和特困户看病不收医药费。每年为全市最贫困工人发疾病治疗助贫卡一万张,向不孕症患者发治疗优惠卡两千五百张,配合全省助老中心为离退休干部和农民工、困难老人发四万五千张诊病优惠卡,还经常冒着酷暑或严寒出诊抢救病人,将上级奖金和稿酬二万八千余元献给福利事业。吴医师以“不贪为实”为处世准则,几年来共将自己应得奖金60多万元作为院长基金奖给职工和为职工办理六项保险。

建海新村孤寡老人林依美,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就一直得到吴熙的照顾。前些年,她患中风卧床不起。吴熙利用业余时间数年如一日上门义诊,风雨无阻,分文不收。老太婆大小便失禁,进门臭气扑鼻,吴熙不怕臭,耐心地为老人看病扎针。他还经常叫爱人替老人擦洗身子,整理床铺。“这样好的医生太难得了!”多少邻里见了都这样说。

担任院长期间,拒收“红包”数十万元,所得奖金也分文不取;对于国外许多社团高薪聘请,他都一一谢绝。

(二)“当医生要有医德,我们眼睛不能只盯着钱”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是中华民族的一大传统美德。吴熙老师为许许多多病人解除了痛苦,不少病人出于感激之情,给吴熙送来了“红包”。面对金钱诱惑,吴熙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贵品质。他对医院员工说:“病人为看病已经花了不少钱。当医生要有医德,我们的眼睛不能只盯着钱。”他要求医院所有人员都不收“红包”。

吴熙是这样说的,也是带头这样做的。

“吴医生的医德没说的!”建海新村从事小本经营的林师傅一提起吴熙不收“红包”之事便激动不已。他的二闺女患不孕症,经吴熙施治,30多岁生了一个小宝贝。为表示谢意,他从“老本”里掏出数千元作为“红包”送给吴医生。但反复送了几次,吴熙都婉言谢绝了。

经吴熙老师治好不孕症的黄氏三姐妹,前几年元宵节前夕原本要到吴熙家致谢,吴熙婉拒不过,最后只好“约法三章”:不送礼物,在医院见面,与三个家庭合影共同留作永久纪念。

旅美华侨曾太太为感谢吴熙治好其不孕症,挽救了濒临破碎的家庭,决意要送给吴熙1万美元。吴熙坚决不收,曾太太十分感动,后来向中医院赠送了一台价值十万元港币的美国电脑治疗仪以表谢意。

送上门的“红包”不收,一些外地病人便改寄土特产。东西不好寄还,吴熙便按市价汇款给对方,东西则转送给孤寡老人。

据不完全统计,吴熙当院长以来拒收“红包”、礼物约30万元。在吴熙老师的带动下,拒收、上交“红包”和礼物在这家中医院蔚然成风。

按照医院的规定,除工资外,每个职工每月可按门诊量的大小及对医院做出的贡献提取效益奖金。吴熙名气大,病人多,效益奖金每月少则五六千元,多则一万多元。但他只领取工资,所有奖金都转为院长基金奖励给职工。

吴熙荣获过省、市优秀共产党员和劳动模范等115项荣誉,多少会领到一些奖金。这些钱他或是上交医院,或是交了党费,或是捐给残疾人基金会、希望工程、长乐国际机场建设等。还用稿费资助了8位贫困女童上小学、中学、大学读书。在他的办公室里有一个荣誉证书陈列橱,里面有六张中组部的党费收据,金额共计一万多元。吴熙总是说:“荣誉不属于我个人,它属于整个集体。”

“回家自己开诊所,一年就能成富翁。”有人这样劝吴熙。吴熙不为所动。

吴熙多次被邀请参加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和中国香港等地的学术交流活动,回回都引起轰动。许多社团和诊所想用高薪聘请他,有的提出为他办理国外永久居住证,吴熙老师一一谢绝。一位新加坡医生找上门来,提出用十万元新币向吴熙买治疗不育症和子宫肌瘤的秘方,结果碰壁而回。吴熙说,我的医术属于祖国和人民。

吴熙推出五个特色服务,千方百计为患者服务;小医院创出大奇迹,人均门诊量、人均收入连续10年居全省同级中医院之首。

(三)“医院有良好的医德医风,牌子才会亮起来”

一花独放不是春。吴熙老师深深感到,一个人的医术医德再好,接待的病人毕竟有限。只有全院人员都有良好的医德医术,医院的牌子才会亮起来。

这家在原新港卫生院旧址上改建的台江区中医院,周围已有五家大医院,四家中药商店,十多家个体诊所。该院以“医疗质量第一,群众利益第一,社会效益第一,医院声誉第一”作为医院精神,声誉鹊起。

在全国同行业中率先推出一系列特色服务:

1.千方百计为患者提供方便。该院建立了专家门诊、函诊咨询、导医天使、电话问诊等。仅函诊一项,平均每月收到的海内外来信达一百多封,该院均做到有问必答、有求必应。对于有些疾病本院缺乏治疗手段或不精于此道者,中医院便花钱请有关专家代为释疑诊治。

2.看病之前先签合同,治不好如数退款。这种看病形式全国尚不多见。但吴熙妇科中医院治疗子宫肌瘤、脱发和痔疮实行的就是合同制就医。该项制度使患者全无后顾之忧,也使医生增加了责任感。迄今只有一位安徽脱发病人因治疗效果不佳而退款。

3.低价服务。时下一些医院给患者多开药,患者对此颇有微词。吴熙医院郑重承诺,凡药价超过其他医疗单位,除退款外还免费赠送药品。这一特色,使该院成为全省医院系统执行“物价、计量、质量最佳单位”。

4.全区五保户、特困户看病不收费。该院每年为此减少收入四五十万元。个别医生对此颇有看法。吴熙对大家说,造福社会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作为医务工作者,为五保户、特困户尽义务更是责无旁贷。在吴熙老师的带动下,如今义务为五保户、特困户看病已成为全院员工的自觉行动。

5“优惠服务”(节假日和下班后看病不必挂急诊且随到随诊)和“一样服务”(不分本地外地、国内国外,收费标准一个样)。这两个服务更使该院美名远播。

特色服务使名不见经传的吴熙妇科中医院声誉鹊起,求医的患者从四面八方慕名而来,尤其是开院之初,这些特色服务使该院仅半年多时间即偿还了借以起家的六千万元借款。虽然没有一家实行公费医疗的单位与之挂钩,虽然有些单位明文规定不得报销区级医院的医药费,但许多患者还是近悦远来。他们说:“就算自费也愿意到这里看病。”从2002年起,吴熙妇科中医院医生的人均门诊量、人均收入开始跃居全国同类中医院的前列,并夺得全省优秀中医院十连冠。实现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四)“妇科医生办图书馆,八年免费发放6000张借书证”

柜子里,有着泛黄的康熙年间《本草纲目》;书架上,法律、诗歌、社会等方面的书籍琳琅满目;屋子的右侧,整齐陈列着一排又一排的电子书籍……这不是什么大型的图书馆,而是藏身于福州中选北路一家妇科中医院五楼的“吴熙树德图书馆”,创办人正是这家医院的院长吴熙。

说起创办图书馆,吴熙说这还要追溯到2006年首届全民读书月的时候。“当年读书月有评选‘十大读书明星’活动,其中一条要求是个人藏书超一万册。我们全家那时的藏书比较多,约有30万册。”吴熙介绍,评选结束后,他发现青少年看书比较快,图书的利用率较低,想到既然自家有这么多书,不如建立一个图书馆,为附近的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让这些书发挥更大作用。“刚开馆的时候,有人说缺些适合青少年的书,我就又购置了1.8万册青少年读物。”八年来,吴熙用自己的积蓄增添图书(包括电子书籍)12万册,加上爱心人士的捐赠,图书馆现共有藏书43万余册。图书馆也随着扩展的需要,从最初的三层搬到了现在的五层。如今,吴熙妇科中医院的五楼,除了一小间是办公室外,其余的空间都留给了图书馆。目前,图书馆开放的时间为双休日和节假日,馆内的义工由志愿者轮流担任。

八年来,吴熙树德图书馆已经免费发放了6000多张借书证。

图书馆的经费主要来自于吴熙这八年来所获的奖金以及各种补贴收入。一个公益图书馆,图书的管理经常是一大难题,其中又以借书不还的现象为甚。但在吴熙树德图书馆,开馆八年未有一例借书不还的案例。吴熙介绍,这除了借书的人爱惜书籍外,与读者建立良好关系也是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