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不孕症从瘀论治

引起不孕症的原因很多,机理复杂。肾虚、肝郁、痰湿、瘀血等各种因素皆可导致不孕,其中瘀血为一大重要病理环节。

(一)肝郁气滞血瘀不孕

例1 徐某,女,28岁,工人。1989年8月2日初诊。患者未婚前人工流产两次,婚后4年未孕,月经周期40~50天,经期6~7天。经前乳胀,经行腹痛,色紫黑夹血块,平时右侧小腹疼痛,压之痛甚,脉沉弦,舌淡边有紫点。妇科检查:诊断为右侧附件炎,继发性不孕症。输卵管通液欠满意,加上夫妻不和,而致忧思悲虑,情绪低落。证属肝郁气滞,血瘀内阻。治拟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用开郁种玉汤合失笑散加味治之。处方:

当归12g 制香附15g 五灵脂12g 紫石英30g

白术10g 菟丝子15g 蒲黄10g 柴胡10g

茯苓12g 丹皮10g 丹参12g 炒白芍12g

同时配合活血化瘀的中药保留灌肠。处方:

赤芍10g 桃仁10g 莪术10g 皂角刺10g

红藤20g 红花10g 白花蛇舌草20g

将药浓煎80~100mL,每晚临睡前保留灌肠,用大号导尿管插入肛门约15cm,缓缓注入,以治疗附件炎,经期停用。

按:傅青主说:“肝气郁则心肾之脉必致郁之极而莫解……其郁而不能成胎者,以肝木不舒,必下克脾土而致塞,脾土之气塞,则腰脐之气必不利,腰脐之气不利,必不能通任脉而达带脉,带脉之气亦塞矣……其奈何哉?治法必解四经之郁,以开胞胎之门,则几矣,方用开郁种玉汤。”本案用开郁种玉汤合失笑散,以调畅情志,活血化瘀,配合中药保留灌肠,使气通瘀去,病愈而孕。

(二)寒滞肝脉血瘀不孕

例2 张某,30岁,工人。1987年3月4日初诊。婚后3年未孕,月经周期45天,经期5~7天。3年前因经期涉水冒雨,经行10余日方止,经期腰酸痛甚,已有两年之久,脉沉细,舌质淡,苔薄白。妇科检查:轻度宫颈炎,子宫大小正常,两附件无特殊变化。证属寒滞肝脉,气滞血瘀。治拟温经散寒、行气活血,拟少腹逐瘀汤加减。处方:

小茴香10g 赤芍10g 制香附15g 益母草30g

当归15g 干姜5g 五灵脂10g 刘寄奴10g

川芎5g 柴胡10g 官桂8g

服上方10剂,月经如期而行,量增多,色转红,嘱其在经期服2剂,经间期服5~7剂。按月服药,前后用此方治疗四个周期。1989年8月12日,月经过期不行,经检查,证实早孕。于1988年5月10日顺产一男婴。

按:《医林改错》赞少腹逐瘀汤“种子如神”。本案用少腹逐瘀汤化裁,经期服用2剂,乃通因通用之法,使瘀血下行,新血自生,平时服7~10剂,使寒消气通血顺,胞宫得温而孕。

(三)肾虚宫寒血瘀不孕

例3 王某,女,30岁,教师。1989年6月20日初诊。婚后3年余未孕,月经后期,短则40~50天,长则4~5个月,经常用人工周期治疗,停药后经仍未能按时行而转中医治疗。经期7~10天,量少色不鲜,夹有小血块,平时带多清稀,腰骶酸楚,少腹冷痛,畏寒,基础体温呈单相。妇科检查:正常盆腔。诊断:原发性不孕症。脉沉迟细,舌质嫩边有齿印,苔白滑。证属阳虚宫寒,血瘀内阻。治拟温经散寒,祛瘀养血。仿《金匮要略》温经汤治疗。处方:

吴茱萸6g 姜半夏12g 炒白芍10g 田三七6g

党参15g 麦冬10g 丹皮10g 紫石英30g

桂枝8g 当归12g 甘草5g 丹参15g

川芎6g 生姜3g 阿胶15g(烊化)

每月经期服5剂,经净后过5天再服7剂,连用3个月经周期。结果每月都来月经,10月份基础体温出现双相,腰酸减轻,白带减少。在原方基础上偏重补肾,去白芍、麦冬、丹皮、生姜,加菟丝子20g,川续断12g,鹿角胶12g。继续服2个月,每月10剂。于1990年3月7日来诊,停经2个月,晨起干呕。尿妊娠试验阳性,提示早孕。

按:《金匮要略》温经汤提示:“亦主妇人少腹寒,久不受胎。”临床如是月经后期,量少,并伴有腰酸、畏寒、带清稀、少腹冷痛等虚寒之证,用之屡收效验。

(四)气血两虚血瘀不孕

例4 李某,女,29岁,农民。1987年2月5日初诊。患者婚后4年未孕,月经错后,经行腹痛,按之更甚。经量多,色淡夹块,腰酸痛,四肢冰冷,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细弱。基础体温呈单相。妇科检查:宫体前位,子宫偏大。B超提示:子宫小肌瘤。中医辨证属气血两虚,血瘀不孕。治拟:补气养血,化瘀调经。用参芪四物汤加味。处方:

炙黄芪30g 党参15g 当归15g 夏枯草15g

白芍12g 阿胶12g(烊化)川续断12g 赤芍12g

桃仁10g 黄药子15g 紫石英30g 蒺藜10g

熟地黄15g 炮甲片10g

按:本案患者子宫肌瘤,属中医癥瘕范围。《女科经纶》言:“善治癥瘕者,调其气而破其瘕。”张洁古说:“由于脾胃怯弱,气血两衰,四时有感,皆能成积。若遽以磨坚破结之药治之,得药暂快,药过依然,疾未去而人已衰矣……故善治者,当先补虚,使气血旺,其积消。”故本案用参芪四物汤加味补养气血,补冲任之不足,用桃红、夏枯草、炮甲片、黄药子软坚散结、祛瘀通络,使气血充足,瘀去新生,胞宫得养,自能摄精成孕。

(五)讨论

血瘀乃是女子不孕的重要因素。现代医学的输卵管阻塞、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等疾病导致不孕的,无一不与瘀阻有关。特别是流产后导致的继发性不孕症,与瘀血关系更大,大多为流产及手术引起的并发症。流产手术损伤脉络、营血外流瘀滞、妊娠物滞留、生殖道的感染炎症、粘连等都属于瘀血留聚。胞宫留瘀,或胞脉胞络瘀浊内阻,致使冲任气血受阻,影响胞宫的修复,阻碍了精卵在生殖道的运行和摄纳,因而导致不孕。古人对这方面早有详细论述。如《医宗金鉴》曰:“因宿血积于胞宫,新血不生不能成孕。”《张氏医通》云:“妇人立身以来全不产,及断乳后十年二十年不产,此胞门不净,中有瘀积结滞也。”这些论述给后世很大启示。因此,我们根据“宿血积于胞中,瘀血不能成孕”的理论,审证求因,根据不同原因引起的瘀血,配合活血化瘀、荡涤胞宫、排瘀生新,从而使脏腑、气血、经络更好地协调发挥作用,促使摄精成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