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促排卵汤治疗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症
不孕症患者,因排卵障碍所致不孕者约占15%左右。排卵障碍包括无排卵和排卵稀发。后者虽有排卵但排卵过少,以致受孕机会大为减少。近年来,我们采用以补肾活血类中药和罗勒组成的促排卵汤进行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29例患者均为婚后2年以上,经基础体温(BBT)测定或子宫内膜活组织检查,诊断为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患者。年龄23岁2例,24~30岁25例,32岁1例,35岁1例。治疗前所有病例均做妇科常规检查、输卵管通畅试验,配偶进行精液常规化验,排除其他不孕因素。
(二)治疗方法
基本方(自拟方):
熟地黄15g 五味子15g 丹参15g 仙茅9g
菟丝子15g 鹿角霜15g 生山楂15g 蛇床子9g
淫羊藿15g 当归15g 鲜香菜30g 制附子9g
肉苁蓉15g 白芍15g
加减:经前胸胁、少腹胀痛,心烦者,加柴胡、制香附各10g,木香9g。性欲淡漠、腹寒肢冷者加淫羊藿、山萸肉各15g,菟丝子重用至30g。痛经腹胀者加川楝子12g,延胡索16g。经量少,色红无块,带下量少质稠者去淫羊藿、仙茅,加女贞子、旱莲草各15g。
对于月经周期正常患者,可于月经来潮的第5天开始服药,每日1剂,连服10~15剂,每剂水煎,分早晚2次空腹温服。对于月经周期为3~4个月或后错无定期者,待月经周期满30天,每天肌肉注射黄体酮注射液30mg,连续5天,待月经来潮的第5~9天,常规服用克罗米芬,并于月经来潮的第10天,开始连服促排卵汤7剂,每日1剂。治疗3个月为1疗程。
(三)治疗结果
以BBT的改变作为判断疗效的依据。治疗前BBT为单相,或不典型双相或双相而黄体功能表现不良者,经治疗后妊娠或BBT改变为双相,黄体功能表现较好或良好为有效;治疗后妊娠或BBT仍呈单相或不典型双相为无效。
经1~3个疗程治疗,已妊娠者12例,BBT转呈双相型8例,黄体功能转良好4例,无效5例。
(四)典型病例
张某,女,30岁。1988年12月16日初诊。患者婚后5年不孕。于婚后1年不孕时曾到某医院做子宫内膜活检提示为增殖期子宫内膜,输卵管通水试验正常,子宫略小于正常。月经10岁初潮,35天左右一行,5天干净。测BBT为单相型,曾口服克罗米芬片,肌肉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针剂,效果不佳。平素觉小腹、四肢寒冷,性欲淡漠,舌淡,苔白腻,脉细弱。辨证为肾虚型不孕,用促排卵汤加减服用7个月经周期,BBT呈双相型。1989年10月受孕停经,后足月分娩一健康女婴。
(五)体会
据临床观察,多数排卵功能障碍性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肾虚和血瘀症状。促排卵汤主要由补肾和活血化瘀类中药组成。补肾类中药能促进卵泡发育和排卵,并能恢复低雌激素水平,已为多数临床和实验室研究证实。在调整月经周期中,对确有血瘀证的患者,用活血化瘀兼补肾法,可收到较好疗效。对无明显血瘀证者,用补肾法再加活血化瘀能提高排卵率,这可能与活血化瘀类中药能调节血液分布及体内物质代谢等以调整内分泌有关。
研究表明,罗勒含有雌二醇(E2)、雌三醇(E3)、茴香脑、芳樟脑等。罗勒所含雌激素可通过受体及反馈机制,促进卵巢内卵泡发育及垂体促性腺素FSH及LH的分泌,以促使排卵和健全黄体功能。山东中医药大学金维新等报道:单用罗勒胶囊治疗女性无排卵性不孕症,总有效率达91.2%,妊娠率为28.1%,其排卵总有效率高于克罗米芬的75.7%。对29例女性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症进行临床小结,初步表明在补肾活血药物中加入罗勒治疗女性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症的总有效率为83.8%,妊娠率为41.4%。妊娠率高于单纯使用罗勒胶囊。其中机理,尚有待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