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平台上的网络花样明星秀

在网红经济产业链中,新媒体平台位于产业链中游,作为网红赖以依存的社交媒介,新媒体平台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新媒体的发展势头迅猛。从微博到微信,从视频网站到直播平台,从PC端到移动端,新媒体已经形成了社会化、移动化、平台化的发展趋势。

◎网红经济青睐新媒体

网红与新媒体结缘后对自身价值的展现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新媒体的优势被网红演绎到了极致。我们对新媒体的特征进行梳理就会发现,网红最为依赖的是其中的社交属性。新媒体在社交功能上的优势是其被植入网红经济的关键因素。

新媒体的社交属性表现在平台创新地建立了与“传播”相对应的“关系”功能。“传播”本是媒体的根本属性,对于传统媒体来说“传播”更多关注的是信息内容,对传播背后的“关系”价值并没有展现的能力,而新媒体的出现打破了传统以“传播”为本的媒体价值。新媒体使以“我”为中心的信息传播成为趋势,每个新媒体的用户都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转变为主动的内容创造者与传播者。

新媒体平台的出现使网红可以更好地运用这种关系资源,把弱关系转换为强关系,最终实现流量变现,彰显自身价值。要知道在社交媒体中的“关系”是一种可以数据化的资源,这种属性给网红进行“关系转换”提供了一条有效的路径。

网红们实现“关系转换”一般会经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网红会把与粉丝间一对一建立的个体关系向网红与粉丝群体之间一对多的群体关系进行转换,从而获得上文中提到的“关系数据”;第二阶段:网红会把“关系数据”有意识地向“关系价值”层面进行转换,从而完成关系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从个体关系到关系价值的形成,其实是网红通过社交平台将粉丝的社会属性向经济属性转换的过程。这就是网红经济中所谓的“粉丝变现”。

图2-6 新媒体平台关系转换图例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新媒体的社交属性具有如此强大的力量呢?这是因为在这些新媒体的平台里拥有一个关系转换的机制,这一机制的运转流程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

首先,新媒体平台通过优质的产品和良好的服务来聚拢人气,实现关系的聚合。

其次,新媒体平台通过栏目层级的分类在关系的深度与宽度中建立不同兴趣的关系聚类,实现关系的过滤。

最后,新媒体平台通过有效的关系过滤发掘出用户潜在的价值。

这些新媒体不仅是一个内容集成平台、信息发布平台,更重要的是它承担着综合服务属性。在网红经济里,它是一个介于粉丝与网红之间的媒介,通过平台上的资源聚合和关系转换为网红经济提供服务。

那么,新媒体又是如何创造价值的呢?新媒体通过不断地推出新产品,提高用户体验和用户黏性,从而形成用户响应度更高的平台生态圈来实现其商业价值。比如微信,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用户不仅可读、可看、可听、可交流,还可玩、可用(购物与支付),可以说已形成了聚合更多社会资源、响应用户更多需求的平台生态圈。

当大量的资源流通过新媒体平台嵌入到个人关系网和社会网络中后,平台就可以通过个体价值的最大化来实现平台价值最大化。比如视频直播平台就是通过粉丝打赏的机制来获得平台收益,当粉丝数量足够多、网络主播足够多时,打赏机制的出现给了粉丝在网红面前扮演“上帝”角色的机会,从而不仅使网红获得了个体价值的最大化,平台也通过分成实现了平台价值的最大化。

在网红经济中,被广泛应用的新媒体平台主要包括微博、微信、视频平台、直播平台等,下面我们就来逐一分析这些平台在网红经济中起到的关键作用。

◎网红发祥地:微博

在百度百科中,关于微博的定义是这样的:微博(Weibo),即微型博客(MlcroBlog)的简称,也即是博客的一种,是一种通过关注机制分享简短实时信息的广播式的社交网络平台。微博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的平台。用户可以通过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字(包括标点符号)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微博作为一种分享和交流平台,其更注重时效性和随意性,更能表达出每时每刻的思想和最新动态。

信息社交、双向关注、明星主导、无限开放,正是具备了这些特性,使微博成为天然生产网红的最大平台。


天才小熊猫是一个成名比较早的网红:2010年借着3Q大战创作了著名的《右下角的战争》系列而一举成名。在2015年中国网红排行榜中排名第三名。他便是典型的依靠在微博上发段子而火起来的网红。


网红为什么会选择微博作为其主要的社交平台呢?这是由于微博自媒体的优势:通过网红本身的吸引力,吸引更多的粉丝关注,从而达到不断积累粉丝扩大网红影响力的效果。微博作为互动分享型平台,还可以充分发挥分享的作用,粉丝在互动的同时也可以进行内容分享,从而创造出新的传播,网红则可以通过转发回主页进行二次互动,这种自发的传播大大增加了网红在变现时的宣传力度。由于微博里的粉丝是因喜爱网红才进行关注的,所以网红在进行产品推广时粉丝对其广告的排斥程度非但不高,反而还会吸引眼球,获得追捧。

◎网红营销地:微信

微信(WeChat)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推出的一款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信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它支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等功能,同时,也可以使用共享流媒体内容和基于位置的社交插件“摇一摇”“漂流瓶”“朋友圈”“公众平台”“语音记事本”等服务插件。

与微博不同,微信的好友基于“认识的人”,因此绑定程度更加强大。有鉴于此,微信的营销属性更强,网红也正是利用这一点使微信成为一种绝佳的营销工具。

图2-7 公众号“石榴婆报告”的微信图例

“石榴婆报告”是一个专注于介绍欧美明星动态、娱乐八卦、街拍搭配、时尚趋势的微信账号。公众号主要定位欧美时尚和娱乐圈,搜集明星好看的服饰、好玩的娱乐轶闻。这个起始于2013年的微信公众号,如今已经成为超10万真实粉丝活跃度的大号。

成为网红后,“石榴婆报告”微信公众号的营销价值开始展露。有数据显示,“石榴婆报告”微信公众号的广告单价在5万元左右,其广告年收入超过500万元。业界认为此价格在合理范围内,因为广告投资基本按粉丝单价进行估值,原创公众大号网红的粉丝估值单价大致在30~80元/个。


除了获得广告收益外,网红还利用微信直接进行产品推送,甚至直接通过微电商进行产品销售。微信这一集合型平台的营销价值被网红放大到了极致。

◎网红创意地:视频平台

近年来视频平台的大量出现为网红增加了传播的渠道,甚至成为网红锻造的试炼场,许多网红从这里走出,大有取代微博的趋势。这是因为视频作为一种信息载体,可以承载语言文字、图像、声音、动作演示等几乎所有的信息表现形式,同时影像的传播相比文字与图片更加直接、即时,在粉丝心中形成的形象更加具体化;视频传播的另一个优势在于能够提供更加丰富的场景与创意,引爆眼球的作用格外明显。一个精心制作的短视频,可以涵盖所有用户想要关注的信息要素,由此,只需要一分钟,这也是用户精神最集中、社交识别最高效的时间段,用户即可完成要不要成为他/她的粉丝的关键社交判断。因此视频无疑是社交网络里最高效的吸粉方式。

图2-8 唱吧视频平台图例

以唱吧为例,唱吧的短视频也就是MV除主流短视频录制功能外,还极大地强化了MV录制必需的声音特效功能,包括变声、修饰、背景音等,这些功能广受用户欢迎。著名网红“胖胖胖”就以深夜拿自拍杆去街边录歌而在唱吧走红。

唱吧在音乐领域内积累了相当的社交沉淀,网红一旦在唱吧走红,那么他/她的粉丝数往往远多于其在其他平台的粉丝数。唱吧排名第一的“千变花花”,就拥有331万粉丝,总计高达1.2亿人次的收看量。

随着技术的不断升级,现在几乎所有主流的视频平台,如美拍、秒拍,甚至唱吧,都集成了最基础的修图、滤镜、特效、拼接功能。只要有好的创意灵感,不需要技术和设计背景,一个普通人就可以制作很优秀的短视频。这也为网红进入视频领域降低了技术门槛。

◎网红才艺场:直播平台

在线直播平台是新一代网红运用最多的社交渠道。网络直播由于是通过互联网平台展开,相对于传统直播来说,用户有了更多参与性和选择空间,如目前流行的球赛直播、户外直播、聊天直播等。由于形式简单,内容包括万象,加之网络没有播出时间的限制,用户可以选择自己方便的地方、方便的时间去观看直播,因此这一形式格外受到网民的欢迎。

来自iResearch的调查报告显示,2015年第三季度,中国在线视频的市场规模已经达到115.3亿元,同比增长62.7%;另一家机构TalkingData则指出,移动视频应用用户规模高达8.79亿,占到了整体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的77.25%。据不完全估计,目前活跃的直播平台超过30家,包括腾讯、新浪在内的门户网站增加了直播为主的视频节目。

从在线直播平台诞生开始,它就化身成为网红才艺魅力的展示场,在直播间中,网红通过形象魅力、语言魅力、才艺魅力、创新魅力等来吸引粉丝,甚至连一些明星也加入了进来。《太子妃升职记》的主演盛一伦在某直播平台做直播,不仅吸引60万用户围观,获得了5万元的红包,更为自己代言的香水带来了400份订单。范冰冰参加巴黎时装周,从坐上车就开始实时直播时装周之行。随着明星的加入,在线直播平台的人气更是扶摇直上,其内循环体系的完善正在改变着用户的消费习惯。

综上所述,本节向读者展示了新媒体平台在网红经济产业链中所处的媒介地位。作为产业链上不可或缺的一环,新媒体平台与网红形成了互相影响、相互依存的关系,并在网红经济中找到了其价值实现的商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