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纪事

吕氏春秋行论篇纣为无道杀梅伯醢之杀鬼侯脯

之以礼诸侯于庙文王流涕而咨之纣恐其畔欲杀

文王而灭周文王曰父虽无道子敢不事父乎君虽

不惠臣敢不事君乎孰王而可畔也纣乃赦之

史记伯夷传武王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

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弒君可谓仁乎左右

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

韩子十过篇管仲老休居于家桓公从而问之曰仲

父不幸而不起政安迁之管仲曰知臣莫若君知子

莫若父公曰卫公子开方何如管仲曰不可齐卫之

间不过十日之行开方为事君欲适君之故十五年

不归见其父母此非人情也其父母之不亲也又能

亲君乎

国语晋献公烝于武公公称不与使奚齐囗事猛

足言于大子曰伯氏不出奚齐在庙子盍图乎大子

曰吾闻之羊舌大夫曰事君以敬事父以孝受命不

迁为敬敬顺所安为孝弃命不敬作令不孝又何图

焉且夫间父之爱而嘉其况有不忠焉废人以自成

有不贞焉孝敬忠贞君父之所安也弃安而图远于

孝矣吾其止也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九月晋惠公卒怀公命无从亡

人狐突之子毛及偃从重耳在秦弗召怀公执狐突

曰子来则免对曰子之能仕父教之忠古之制也策

名委质贰乃辟也今臣之子名在重耳有年数矣若

又召之教之贰也父教子贰何以事君

襄公十七年卫孙蒯田于曹隧饮马于重丘毁其瓶

重丘人闭门而询之曰亲逐而君尔父为厉是之不

忧而何以田为

蒯与其父共逐其君则是身亲为

恶故言亲逐而君尔父为厉者父为恶首故以恶鬼

骂之

二十二年楚令尹子南王将讨焉子南之子弃疾为

王御士王曰令尹之不能尔所知也国将讨焉尔其

居乎对曰父戮子居君焉用之泄命重刑臣亦不为

王遂杀子南于朝其徒曰行乎曰吾与杀吾父行将

焉入曰然则臣王乎曰弃父事雠吾弗忍也遂缢而

谷梁传定公四年子胥父诛于楚挟弓扶矢而干阖

庐阖庐曰大之甚勇之甚为是欲兴师而伐楚子胥

谏曰臣闻之君不为匹夫兴师且事君犹事父也亏

君之义复父之雠臣不为也于是止

韩子五囗篇楚有直躬其父窃羊而谒之吏令尹曰

杀之以为直于君而曲于父报而罪之以是观之夫

君之直臣父之暴子也鲁人从君战三战三北仲尼

问其故对曰吾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仲尼以为孝

举而上之以是观之夫父之孝子君之背臣也故令

尹诛而楚奸不上闻仲尼赏而鲁民易降北上下之

利若是其异也而人主兼举匹夫之行而求致社稷

之福必不几矣

吕氏春秋高义篇荆昭王之时有士焉曰石渚其为

人也公直无私王使为政廷有杀人者石渚追之则

其父也还车而反立于廷曰杀人者仆之父也以父

行法不忍阿有罪废国法不可失法伏罪人臣之义

也于是乎伏斧锧请死于王王曰追而不及岂必伏

罪哉子复事矣石渚辞曰不私其亲不可谓孝子事

君枉法不可谓忠臣君令赦之上之惠也不敢废法

臣之行也不去斧锧殁头乎王廷正法枉必死父犯

法而不忍王赦之而不肯石渚之为人臣也可谓忠

且孝矣

韩诗外传楚白公之难有仕之善者辞其母将死君

其母曰弃母而死君可乎曰闻事君者内其禄而外

其身今之所以养母者君之禄也请往死之

说苑立节篇楚有士申鸣者在家而养其父孝闻于

楚国王欲授之相申鸣辞不受其父曰王欲相汝汝

何不受乎申鸣对曰舍父之孝子而为王之忠臣何

也其父曰使有禄于国立义于庭汝乐吾无忧矣吾

欲汝之相也申鸣曰诺遂入朝楚王因授之相居三

年白公为乱杀司马子期申鸣将往死之父止之曰

弃父而死岂可乎申鸣曰闻夫仕者身归于君而禄

归于亲今既去父事君得无死其难乎遂辞而往因

以兵围之白公谓石乞曰申鸣者天下之勇士也今

以兵围吾吾为之奈何石乞曰申鸣者天下之孝子

也往劫其父以兵申鸣闻之必来因与之语白公曰

善则往取其父持之以兵告申鸣曰子与吾吾与子

分楚国子不与吾子父则死矣申鸣流涕而应之曰

始吾父之孝子也今吾君之忠臣也吾闻之也食其

食者死其事受其禄者毕其能今吾已不得为父之

孝子矣乃君之忠臣也吾何得以全身援桴鼓之遂

杀白公其父亦死王赏之金百斤申鸣曰食君之食

避君之难非忠臣也定君之国杀臣之父非孝子也

名不可两立行不可两全也如是而生何面目立于

天下遂自杀

臣术篇景公饮酒陈桓子请浮晏子晏子曰何故也

陈桓子曰子衣缁布之衣麋鹿之裘栈轸之车而驾

驽马以朝是隐君之赐也故浮子晏子曰臣以君之

赐父之党无不乘车者母之党无不足衣食者如此

为隐君之赐乎彰君之赐乎公曰善为我浮桓子

国语吴人之入楚楚昭王奔郧郧公之弟怀将杀王

郧公辛止之怀曰平王杀吾父在国则君在外则雠

也见雠弗杀非人也郧公曰夫事君者不为外内行

不为丰约举苟君之尊卑一也且夫自敌以下则有

雠非是不雠下虐上为杀上虐下为讨而况君乎君

而讨臣何雠之有若皆雠君则何上下之有乎吾先

人以善事君成名于诸侯自斗伯比以来未之失也

今尔以是殃之不可怀弗听曰吾思吾父不能顾矣

郧公以王奔随王归而赏及郧怀子西谏曰君有二

臣或可赏也或可戮也君王均之群臣惧矣王曰夫

子期之二子邪吾知之矣或礼于君或礼于父均之

不亦可乎

越王句践栖于会稽之上大夫种行成于吴夫差与

之成而去之句践十年不收于国民居有三年之食

国之父兄请曰越四封之内亲吾君也犹父母也子

而思报父母之雠臣而思报君之雠其有敢不尽力

者乎请复战句践既许之国人皆劝父勉其子兄勉

其弟曰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败吴于囿遂灭吴

战国策秦假道韩魏以攻齐齐威王使章子将而应

之与秦交和而舍使者数相往来章子为变其徽章

以杂秦军候者言章子以齐入秦威王不应顷之间

候者复言章子以齐兵降秦威王不应而此者三有

司请曰言章子之败者异人而同辞王何不废将而

击之王曰此不叛寡人明矣何为而击之顷间言秦

兵大败左右曰何以知之曰章子之母启得罪其父

其父杀之而埋马栈之下吾使章子将也勉之曰夫

子之强全兵而还必更葬将军之母对曰臣非不能

更葬先妾也臣之母启得罪臣之父臣之父未教而

死夫不得父之教而更葬母是欺死父也故不敢夫

为人子而不欺死父岂为人臣欺生君哉

苏子谓楚王曰仁人之于民也爱之以心事之以善

言孝子之于亲也爱之以心事之以财忠臣之于君

也必进贤人以辅之今大王之大臣父兄好伤贤以

为资厚赋敛诸臣百姓使王见疾于民非忠臣也大

臣播王之过于百姓多赂诸侯以王之地是故退王

之所爱亦非忠臣也是以国危臣愿无听群臣之相

恶也慎大臣父兄用民之所善节身之嗜欲以与百

姓人臣莫难于无囗而进贤故明主之察其臣必知

其无囗而进贤贤臣之事其主亦必无囗而进贤

张仪恶陈轸于秦王曰轸驰陈楚之间今遂不加善

秦而善轸然则是轸自为而不为国也且轸欲去秦

而之楚王何不听乎王谓陈轸曰吾闻子欲去秦而

之楚信乎陈轸曰然王曰仪之言果信也曰非独仪

知之也行道之人皆知之也孝己爱其亲天下欲以

为子子胥忠乎其君天下欲以为臣卖仆妾售乎闾

巷者良仆妾也出妇嫁乡曲者良妇也吾不忠于君

楚亦何以轸为忠乎忠且见弃吾不之楚何适乎秦

王曰善乃止之

中山君飨都士大夫司马子期在焉羊羹不遍司马

子期怒而走于楚说楚王伐中山中山君亡有二人

挈戈而随其后者中山君顾谓二人子奚为者也二

人对曰臣有父尝饿且死君下壶囗臣父臣父且死

曰中山有事汝必死之故来死君也中山君喟然而

仰叹曰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

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囗得士二人

汉书高祖本纪上归栎阳五日一朝太公太公家令

说太公曰天无二日土无二王皇帝虽子人主也太

公虽父人臣也奈何令人主拜人臣如此则威重不

行后上朝太公拥彗迎门却行上大惊下扶太公太

公曰帝人主奈何以我乱天下法于是上心善家令

言赐黄金五百斤

王陵传汉王击项籍陵以兵属汉项羽取陵母置军

中陵使至则东向坐陵母欲以招陵陵母既私送使

者泣曰愿为老妾语陵善事汉王汉王长者毋以老

妾故持二心妾以死送使者遂伏剑而死项王怒烹

陵母陵卒从汉王定天下

新序节士篇苏武使匈奴匈奴欲降武使贵人故汉

人卫律说武武终不屈挠称曰臣事君犹子事父也

子为父死无所恨守节不移虽有铁钺汤镬之诛而

不惧也尊官显位而不荣也匈奴亦由此重之

后汉书冯异传建武三年异拜征西大将军人有章

言异专制关中威权至重百姓归心号为咸阳王帝

使以章示异异惶惧上书谢诏报曰将军之于国家

义为君臣恩犹父子何嫌何疑而有惧意

赵苞传苞字威豪迁辽西太守遣使迎母值鲜卑万

余人入塞苞母遂为所劫质载以击郡苞率骑二万

与贼对阵贼出母以示苞苞悲号谓母曰为子无状

欲以微禄奉养朝夕不图为母作祸昔为母子今为

王臣义不得顾私恩毁忠节唯当万死无以塞责母

遥谓曰威豪人各有命何得相顾以亏忠义昔王陵

母对汉使伏剑以固其志尔其勉之苞即时进战贼

悉摧破其母妻皆为所害苞殡母葬讫谓乡人曰食

禄而避难非忠也杀母以全义非孝也如是有何面

目立于天下遂呕血而死

世说孙皓问丞相陆凯曰卿一宗在朝有几人陆曰

二相五侯将军十余人囗曰盛哉陆曰君贤臣忠国

之盛也父慈子孝家之盛也臣何敢言盛

晋书周处传氐人齐万年反朝臣恶处强直皆曰处

吴之名将子也忠烈果毅乃使隶夏侯骏西征伏波

将军孙秀知其将死谓之曰卿有老母可以此辞也

处曰忠孝之道安得两全既辞亲事君父母复安得

而子乎今日是我死所也

谢琰传琰与辅国将军刘牢之俱讨孙恩恩逃于海

岛朝廷以琰为会稽内史既而上党太守张虔硕战

败群贼锐进贼既至琰跨马而出广武将军桓宝为

前锋至千秋亭败绩琰与二子肇峻俱被害宝亦死

之后诏以琰父子陨于君亲忠孝萃于一门赠琰侍

中司空谥曰忠肃

桂苑丛谈崔英年九岁在秦王苻坚宫内读书坚殿

上方卧诸生皆趋英独缓步怪而问之英曰陛下如

慈父非桀纣君何用畏乎

南史柳世隆传齐高帝践祚世隆进爵为公褚彦回

曰世隆事陛下在危尽忠居忧杖而后起立人之本

二理同极加荣增宠足以敦厉风俗

梁书谢蔺传蔺五岁每父母未饭乳媪欲令蔺先饭

蔺曰不觉饥强食终不进舅阮孝绪闻之叹曰此儿

在家则曾子之流事君则蔺生之匹因名之曰蔺

北史裴让之传让之弟诹之奔关右兄弟五人皆拘

系齐神武问云诹之何在答曰昔吴蜀二国诸葛兄

弟各得尽心况让之老母在此君臣分定失忠与孝

愚夫不为

唐书李囗传囗改东京留守安禄山反兵薄城下囗

约卢奕吾曹荷国重寄虽力不敌当死官城陷禄山

害之谥曰忠子源俘为奴故吏赎归以父死贼手常

悲愤不仕不娶李德裕表荐之穆宗下诏曰褒忠所

以劝臣节旌孝所以激人伦其以源守谏议大夫遣

使者持诏书袍笏即赐

王珪传珪拜尚书兼魏王师王问珪何以为忠孝珪

曰陛下王之君事思尽忠陛下王之父事思尽孝忠

孝可以立身可以成名

大唐新语元宗尝赐握兵都将郭知运等内人天军

节度太原尹王皎独不受上表曰臣事君犹子事父

在三之义宁有等差岂有经侍宫闱臣子敢当恩贶

以死自誓固辞不受优诏许之

宋史范纯仁传纯仁疾革以宣仁后诬谤未明为恨

呼诸子口占遗表其略云盖尝先天下而忧期不负

圣人之学此先臣所以教子而微臣资以事君

洪皓传皓为大金通问使及还见于内殿力求郡养

母帝曰卿忠贯日月志不忘君虽苏武不能过岂可

舍朕去耶

宗室不传不性笃孝生七岁遭父北迁每思慕

涕泣长力学母曹氏止之答曰君父雠未报非敢志

囗贵也

安世通传世通隐居青城山中不出吴曦反乃献书

于成都帅杨辅曰公初得曦檄即当兴仗义之师以

顺讨逆而士大夫不明大义尚云少屈以保生灵夫

君乃父也民乃子也岂有弃父而救子之理此非曦

一人之叛乃举蜀士大夫之叛也

李成大传成大知金坛北兵至吏民挟成大降乃潜

与胡用存谋复金坛事泄系狱搒掠不屈杀其二子

以惧之终不屈笑曰子为父死臣为君死卒杀之

通鉴帝废皇后郭氏吕夷敕有司毋得受台谏章

奏中丞孔道辅率谏官范仲淹十人诣垂拱殿伏奏

皇后不当轻废寻有诏令夷简谕以皇后当废状道

辅等至中书语夷简曰大臣之于帝后犹子事父母

也父母不和可以谏止奈何顺父出母乎夷简曰废

后有汉唐故事道辅曰人臣当道君以尧舜岂仅引

汉唐失德为法耶夷不能答

青箱杂记刘温叟父名岳终身不听乐不游嵩华每

赴内宴闻钧奏回则号泣移时曰若非君命则不至

于是

墨客挥犀杨大年内翰七岁对客谈论有老成风年

十一太宗皇帝闻其名召对便殿授秘书省正字且

谓曰卿久离乡里得无念父母乎对曰臣见陛下一

如臣父母上叹赏久之

元史伯颜不花的斤传伯颜不花的斤之援信州也

尝南望泣下曰我为天子司宪视彼城之危急忍坐

视乎吾知上报天子下拯生民余皆无可恤所念者

太夫人耳即日入拜其母鲜于氏曰儿今不得事母

矣母曰尔为忠臣吾即死复何憾

普颜不花传普颜不花守御益都明兵压境城陷还

告其母曰儿忠孝不能两全有二弟当为终养拜母

趋官舍坐堂上主将素闻其贤召之普颜不花曰我

元朝进士官至极品臣各为其主不屈死之

明郑克敬传略克敬官御史常奉使还赐之宴不食

光禄以闻太祖问之对曰今日臣父忌日不敢食肉

太祖曰长者赐少者贱者不敢辞况君命乎对曰臣

闻有父子而后有君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