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魏咸熙元年三月。进晋公昭爵文王。五月追命舞阳文宣侯司马懿为晋宣王。忠武侯司马师为景王。乙酉年五月加文王世子曰太子。八月文王司马昭卒。太子嗣为相国晋王。十二月帝禅位于晋王。

右魏五主。合四十五年。天下归晋。

[雨/單] 按吴主诏曰。太子名[雨/單]。[雨/單]音如湖水湾奥之湾字也。

姓司马氏。河内人。世执魏政。受魏禅。王金德。都上洛曰西晋。移都建康曰东晋。

西晋

武皇帝

讳炎。字安世。文帝昭之子也。受魏禅即皇帝位。封魏帝为陈留王。追尊晋宣王懿为高祖宣皇帝(懿字仲达)景王师为世宗景皇帝(师字子元)宣帝长子也。寿四十八岁。文王昭为太祖文皇帝(昭字子上)景帝母弟也。寿五十五岁。武帝在位二十五年。寿五十五岁。泰始(十)咸宁(五)太康(十)。

乙酉 晋 泰始元年 十帝崇重佛事广造伽蓝方志  吴 甘露元年 徙都武昌

吴主皓始即位。遍毁神祠。波及梵宇。臣僚谏曰。先帝感瑞创寺不可毁也。皓乃遣张昱往告康僧会。会挫其辞。理辩锋出。昱不能屈。归以会才高闻。皓召至。问曰。佛言善恶报应可得闻乎。会曰。明主以孝慈治天下。则赤鸦翔而老人(星名)见。以仁德育万物。则醴泉洌而嘉禾茁。善既有应。恶亦如之。故为恶于隐鬼得而诛之。为恶于显人得而诛之。易称积善余庆。诗美求福不回。虽儒典之格言。即佛教之明训。皓曰。然则周孔既明安用佛教。会曰。周孔不欲深言故略示其迹。佛教不止浅言故详示其要。皆为善也。圣人惟恐善之不多。陛下以为嫌何也。皓无以酬之遂罢。皓有疾请会说法悔罪。会为开示玄要。及授五戒。少顷疾愈。由是奉会为师。崇饰寺塔(法苑珠林)。

丙戌 泰始二年  吴 宝鼎元年

炖煌菩萨 月氏国沙门竺昙摩罗察。晋言法护。至洛阳。护学究三十六国道术兼通其事。及自天竺大赍梵本婆罗门经达于玉门。因居炖煌。世号炖煌菩萨初译法华经。曰正法华者是也。后游洛邑及之江左。晋怀帝永嘉中随处译经。未尝暂停。时优婆塞聂承远执笔助翻。垂四百卷。及承远卒。其子道真诟禀咨承法护笔授。道真亦自译经六十余卷。时晋沙门释法炬.法立.支敏度.及优婆塞卫仕度等译出众经。炬与立等每相参合。广略同异。编次部类。凡一百四十余卷。复有沙门疆良楼至.安法钦.竺叔兰.白法祖.支法度等各出众经。所以西晋已来宣译增盛。教相广流此土者。法护有殊功。护所译经凡一百七十五部。至晋愍帝建兴元年绝笔不译。护尝于炖煌(今甘肃省沙州路。古流沙地。禹贡雍州之域也)建立伽蓝。精进行道 秦筑长城西不过临洮则未有此地汉为炖煌郡。阳关玉门关洼水在焉。汉武帝尝得奇马于水边是也(图经)。

丁亥 晋 泰始三年  吴宝鼎二年 还都建业

戊子 泰始四年  宝鼎三年

己丑 泰始五年  建衡元年

庚寅 泰始六年  建衡二年

辛卯 泰始七年  建衡三年

壬辰 泰始八年  凤凰元年

癸巳 泰始九年  凤凰二年

甲午 泰始十年  凤凰三年

乙未 咸宁元年  天册元年

丙申 咸宁二年  天玺元年

丁酉 咸宁三年  天纪元年

戊戌 咸宁四年  天纪二年

己亥 晋 咸宁五年  吴皓 天纪三年

庚子 太康元年 四月灭吴  天纪四年四月祚终

夏四月。孙皓归晋。赐爵归命侯。吴四主合五十九年。译经道俗四人。出经一百八十九部凡四百一十七卷(译记)。

法师康僧会。是年九月入灭。会译经十四部凡三十卷(本传)。

辛丑太康二年。壬寅太康三年。

世尊舍利 是年出现明州(今浙东道庆元路也)今阿育王山广利禅寺(初见周共和时)。

癸卯(四年)甲辰(五年)乙巳(六年)丙午(七年)丁未(八年)戊申(九年)。

朱士衡。初魏高贵乡公甘露二年讲道行经。有疑难直往西域求梵本证之。至是丁未年。得梵本于于阗国。将发归程。于阗小乘众白其国王曰。汉人欲以婆罗门书惑乱正典。王若不禁将盲聋汉地。士衡愤慨曰。此佛经也。乃求烧经为证。王积薪纵火。火烬经在。光明错发。王众骇服。王乃津遣送达洛阳。士衡复至许昌。又二年于阗国尊者无叉罗所译放光般若经三十卷是也(本传) 己酉太康十年。

惠帝

讳衷。字正度。武帝第二子。泰始二年立为皇太子。为人戆騃。母杨皇后保护之。武帝亦以皇孙遹聪慧故不忍废。武帝崩。太子即位。尊杨皇后曰皇太后。立妃贾氏为皇后。八月立广陵王遹为皇太子。至丙寅光熙元年也。十一月帝食饼中毒崩。在位十七年。四十八岁。帝于洛下造兴圣寺。常供千僧(弘明集)永熙(一)元康(九)永康(一)永宁(一)大安(二)永兴(二)先熙(一)。

庚戌永熙元年四月武帝崩。帝即位改元。

辛亥元康元年正月改永平。又改元康(帝纪)。

皇后贾氏。险悍多权。略不肯以妇道事太后。欲干预政事。为太傅杨骏所抑。二月后密与殿中郎孟观李肇谋。诛骏夷三族。死者数千人。后矫诏送太后永宁宫(竟卒于金墉城)征宣帝子汝南王亮为太宰。与太保卫瓘皆录尚书事。执政竟瓘恶卫军将军楚王玮(帝之弟也)刚愎好杀。罢其军。权遣之国玮忿怨。六月后使帝手诏赐玮。免亮及瓘官。玮遂勒本军矫诏执亮瓘杀之。太子少傅张华使董猛说贾后。宜以玮专杀之罪诛之。后亦欲杀玮。华白帝遣殿中将军王宫赍驺虞幡麾众曰。楚王矫诏勿听也。众释仗走执玮下廷尉斩之。于是贾后专朝矣(帝纪)。

元康六年丙辰。西竺沙门耆域。初来交广。既达襄阳。此年至洛阳。见比丘衣服华丽乃曰。大违戒律非佛意也。太守滕永文两腿挛屈。经年不能起行。求域治之。域以净衣杨枝拂之者三。滕即能行。域知世之将乱。乃辞归天竺。有僧乞言为诫。域令会众。众集。域升座曰。守口摄身意。慎勿犯众恶。修行一切善。如是得度世。言讫便默。众遮道请中食者数百人。域许之。明日域分应其家。各喜其来。及发洛南徐行。而追者莫及。域以杖画地曰。于此诀矣。是日有出长安者。见域在大寺。有贾胡湿登者。其夕会域宿于流沙(本传)。

己未元康九年。贾后计谋废太子遹。以帝弟成都王颖镇邺。以宣帝弟之孙河间王颙镇关中。

庚申永康元年正月。贾后杀太子遹于许昌。四月赵王伦(宣帝第九子也)以孙秀计讨贾后。废为庶人。斩贾谧。伦阴与孙秀谋篡位。先除朝望且报宿怨。执张华裴頠解系等斩之。伦矫诏赐贾后死谥故太子遹曰愍怀。秋八月。孙秀以宿恨害石崇。诏加相国伦九锡。

辛酉永宁元年正月。相国伦使散骑常侍义阳王威逼夺帝玺绶。使禅位于伦。伦备法驾入宫。即皇帝位。改元建始。帝出居金墉城。惠帝弟齐王冏。成都王颖河间王颙。常山王又等。四月起兵讨伦。斩孙秀等于中书省。迎帝于金墉城复位。赐伦死并收其子荂(妨无切)诛之。六月诏齐王冏为大司马加九锡(九锡见王莽下)。常山王改封长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