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存盘——“勤奋”格言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论语》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颜真卿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高明
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杜甫
事例精选
王充书铺站读
东汉唯物主义哲学家王充,出生于“佃族孤门”,自幼聪颖好学,品行又好,因而15岁那年被保举进太学学习。王充十分珍视这难得的学习机会,他离开家乡上虞,来到京师洛阳,并有幸从师当时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班彪。博览群书的浓厚兴趣和热望,使王充不仅阅览了太学藏书,而且时常光顾洛阳街头的书店、书摊。因家境贫寒,无钱购买书籍,他就到书店站着看书,经常一站就是半天、一天,甚至忘了饥渴,忘了周围的一切。由于王充有惊人的记忆力,更有惊人的意志和毅力,使他在这座开放的“图书馆”里,得以博通众流百家之言。
孙康映雪夜读 苏秦头悬梁锥刺股
宋濂抄书苦学
明初文学家宋濂自幼好学,因家境贫困,买不起书,只好向别人借,并一定按时送回,决不拖延时日。他一借到书,就抓紧时间抄写,即使是大冷天,砚台结了冰,手指被冻得麻木了,弯都弯不过来,也决不怠慢,赶着抄写,决不敢超过预约归还的日期。因此,大家都愿意借书给他,宋濂才能遍观群书。后因其学识渊博,深得明太祖的宠信,曾奉命主修《元史》。
张芝临池学书
张芝是后汉著名的书法家。他年轻时就勤学苦练,尤擅长草书。家里买来的绢帛,必定先用来习字,而后再染。他在池边习字,池水都被染黑。
汉代孙敬好学,读书时,用绳子把头发系在屋梁上。以防止打瞌睡,来督促自己努力攻读。
自学成家的高尔基
高尔基小时候是在每天十几个小时的繁重劳动和鞭打责骂下度过的。但即使过着这样的生活,他也总是抓住每一分钟空闲时间读书。店老板不许他读书,他千方百计地弄到书,躲在阁楼上、储藏室里阅读。夜晚借月光或自制的小灯盏照着读书。没有蜡烛,他就把老板的烛盘上的蜡油收集起来,装在一只罐头盒里,再注入一些灯油,用棉线卷一根灯芯照着读书。在面包房当工人时,他用零碎的木棒在揉面的台子上架起一个临时的书架,一面揉面团,一面读书。有一次,老板走进去看见他在读书,想把书拿走扔到火里去,高尔基抓住老板的胳臂愤怒地叫喊:“你敢烧掉那本书!”吼退了老板。监视、威吓没能阻止高尔基读书,反而使他自学的信念更坚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