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白色天空下
更新时间:2024-12-17 17:24:35 最新章节:译后记
书籍简介
一个更热、更多洪水和干旱以及更多灾难降临的世界正在逼近。我们处于一个全新的地质时代——人类世。人类不仅是在表象上改变了自然环境,而且是从里到外影响了海洋、森林、河流,以及超过半个地球表面的地形。我们甚至从生物基因上改变植物、动物的种类。人类的力量越来越强,却在更多层面上失去控制。我们将在书中读到最前沿、最疯狂的对抗全球变暖的计划:向平流层发射微小的钻石或其他微粒——“就像是给这个世界洒下小精灵的魔粉”——模拟火山爆发后的情景,利用反射颗粒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温度。太阳能地球工程起效迅速,但也伴随着未知的副作用。研究者们可以确定的是,这将改变天空的模样,新的“天空蓝”将会是白色。这一次,科尔伯特将考察人类如何在有时勇敢、有时愚蠢的情况下,为了控制自然而改变自然,如何在几十年间摧毁那些几百万年才创造出来的事物,又将如何试图通过干预自然来挽回自己造成的破坏。
品牌:上海译文
译者:叶盛
上架时间:2023-10-01 00:00:00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上海译文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美)伊丽莎白·科尔伯特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餐饮,是一种培养出来的文化。交融,是深圳这座城市显著的性格和特色。深圳餐饮文化的发展史,是海风裹挟鱼腥拂过的边陲渔村,到南北交织、东西融合的国际都市变迁录。本书从“起源山海之间”“传承深圳特色”“融合肴变万千”“担当名师高徒”“创新饮食革命”五大章节,以时间为刻度的历史纵轴,以距离为刻度的地理横轴,意图找寻深圳四十多年来饮食文化的肌理。其中,既呈现了猪脚饭、椰子鸡、沙井蚝、南澳海胆粽等带有深圳特色文学6.3万字
- 会员本书为纪录电影《光之子》导演卡先加所写的导演手记。影片《光之子》讲述了藏地女孩梅朵独自寻找父亲和归宿的故事,展现了在时代变迁中,一个幼小的生命克服重重挑战,坚强成长的昂扬精神。15篇散文记录了作者拍摄《光之子》过程中一些不为人知的经历,以及作为一名电影人的成长历程。文学5.2万字
- 会员87版电视剧《红楼梦》是公认剧史经典,作为该剧唯一民俗指导,邓云乡把台前幕后的种种酸甜苦辣、逸闻趣事呈现给了我们。《红楼》剧组为选景颇费心力,足迹遍布大江南北,邓云乡也跟着剧组到处勘景,相关文字不仅涉及剧组中的人和事,更是一篇篇精彩的游记。文学6.6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在中国的很多城市,尤其是北上广深杭等几个一线城市,数百万的年轻人在互联网行业里奋斗着、打拼着。位于北京西北五环外的西二旗,是中国互联网各大公司的聚集地,百度、新浪、网易、腾讯(北京)、小米等一线公司都坐落于此,这里号称“中国硅谷”,是中国互联网行业的风向标。作为一位长期在西二旗工作的程序员,作者用敏锐的观察和切身的体会,给我们带来了一份细致的互联网行业生存手册。纪实文学5.5万字
- 会员《让庐日记:1941—1945》是杨静远女士1941—1945年间的日记选编,记叙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背景下,中国战区的一角——四川乐山武汉大学这所偏安大后方的最高学府里一群高级知识分子纷纭杂沓的生存状态和心理情势。《让庐日记》的主人公以一个女大学生热切敏感的心,不但对各色人物进行观察、描绘、分析和评说,而且也如实记录了战时艰苦条件下青年学子的思想变化和文化生活,对乐山当地风景和民俗的描绘更使得这部作纪实文学21.1万字
- 会员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北京大学也将迎来120周年校庆。创新之都与百年学府在今年碰撞出了一朵绚烂别样的火花:25位在深圳各行各业的北大人在这个具有双重历史意义的节点上回忆往事,讲述一个人与一座城的故事。他们中既有20世纪50年代求学燕园却依然精神矍铄的老校友,也有奋发拼搏年少有为的80后年轻校友;既有推动深圳创新产业发展的商界精英,也有耕耘于文教领域的雅士骚客;他们既是2万多名在深北大校友纪实文学15.6万字
- 会员打赢脱贫攻坚战是2020年中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前的必攻之坚,必赢之战。本书以“全国扶贫攻坚贡献者”宋瑞的事迹为原型,以报告文学的风格,讲述了驻村第一书记带领乡村干部群众,走上脱贫道路的事迹。纪实文学15.1万字
- 会员本书是第五届徐迟报告文学奖得主王国平创作的长篇报告文学作品。全书记录了浙西北群山旮旯里穷得叮当响的湖州安吉县黄杜村,以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指引,在党的领导和支持下,干部党员带头,通过种植白茶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一片叶子成就了一个产业”“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不忘党的恩”,黄杜村党员致富之后,牢记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主动向四川、贵州、湖南等贫困地纪实文学11.4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