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1911:让我们谈谈革命
更新时间:2020-03-05 11:51:10 最新章节:第12章 民国:诞生还是覆灭?
书籍简介
《1911:让我们谈谈革命》详细介绍了辛亥革命前后,参与这场历史大事件的各派势力和主要人物在历史舞台上的精彩表演与心路历程。着重描写了袁世凯、黄兴、孙中山、宋教仁、黎元洪等人在历史转折的重大关头各自的真实心境与抉择本末,将与辛亥革命有关的众多历史细节进行了细致刻画,重现了100年前那场改变了中国发展方向的大革命过程。
上架时间:2013-04-01 00:00:00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杨桦
最新上架
- 会员本书以1927~1937年上海与北京的知识群体为研究对象,以报刊、档案、日记、文集、年谱、回忆录等为资料基础,勾勒出现代中国城市知识群体的日常生活图景。考察了知识群体所处的阶层位置,及其在饮食、交往、休闲、服饰等日常生活的不同维度中发展出的旨在建构身份认同感与合法性的话语资源。对这些资源竞争的过程既促成了知识群体内部的分化,又催生了知识群体作为一个整体的阶层意识与集体行动。历史31.6万字
- 会员本套丛书记载了从神话传说:夏商西周——直到清末的历史,采用手绘画风和历史图片相结合的方式,选配近千张彩图与珍贵文物照片,经过严谨考据,加上写实技法表现历史事件与人物装扮,让孩子身历其境,借以传达正确的历史常识,更可丰富孩子的美感经验。本书以孩子能懂的经验、语言,讲述了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人、事、时、地、物,让原本抽象难懂的观念或复杂背景,变得生动活泼、逸趣横生,给孩子树立一个清晰的中国正史概念。历史8.2万字
- 会员《近代史研究》创刊于改革开放初的1979年,是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专业学术期刊,在业内享有良高声誉,在各种期刊评价体系中均名列前茅。这个刊物的历史,见证了中国当代学术的恢复和发展,也折射了一个时代的进步与成就。在其40年的发展历程中,《近代史研究》一贯严肃认真,精益求精,是当代中国历史学发展的一个缩影,并见证了数代学者的成长。作为一份重要的学术期刊,《近代史研究》以其对理论和方法论的重视和专业研究历史62.9万字
- 会员吉林省扶余市档案馆藏有清代伯都讷副都统衙门及伯都讷旗务承办处满、汉文档案。档案起止时间为清同治六年(1867)至宣统三年(1911),总量约为5000多卷,30000余件。其中,满文或满汉合璧档案约100件,其余为汉文档案。本《档案选编》所选档案,主要为满文或满汉合璧档,以及与其内容关联密切的少数汉文档,以伯都讷副都统衙门或伯都讷旗务承办处,与吉林将军衙门或吉林全省旗务处、以及及其辖下各机构间往来历史3412字
- 会员《康雍乾:大清100年》是一部深入浅出地讲述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重要人物和历史事件的书籍。通过这些人物和事件,展现了这一时期大清王朝的变迁。书中既有对重大历史事件的生动叙述,也有对重要历史人物的细致刻画。为读者提供一个既宽广又深入的历史视角,感受历史的连续性与复杂性。历史22.5万字
- 会员奏议文是中国古代文章之大宗,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书旨在考察中国古代奏议文之渊源、生成与发展,对其文类概念、研究范围与文体特点做出明确界定,并以秦汉魏晋南北朝为中心,对奏议文与相关文体以及奏议类主要名目作文体辨析。本书认为,奏议文是中国古代社会秦汉至明清时期,中央臣僚以及中央派出的地方长官在行使其参政权、议政权时向君主进呈的陈请或论议文书。奏议文是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礼乐文化之产物,其内在属性是历史17万字
- 会员辽、金、西夏时期,华夏大地从分裂走向统一。本书讲述契丹、女真、党项等民族的日常生活,结合历史文献、文物遗存和考古成果,生动再现这一时期各民族衣食住行的习俗、礼仪和文化;以小见大,展现社会变迁与民族融合的大趋势。历史7.7万字
- 会员本书在坚持唯物主义研究方法的基础上,选取戊戌维新这一具体案例为研究对象,从政治文化角度分析该运动在政治制度变革方面失败的原因,从中总结政治文化影响政治制度变革的具体机制。本书认为,戊戌维新在新型政治文化的宣传方面,影响范围有限,没有完成中西政治文化的整合,没有实现政治思想向政治心理的转变。因此,新型政治文化没有形成对君主立宪制的稳固支撑,政治制度变革的主张没有成为政治现实。历史20.1万字
- 会员本书是日本著名的中国史学者编写的丛书《中国文明的历史》中的第七册,由成吉思汗的诞生开始讲起,介绍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帝国,再到蒙古帝国征服欧亚大陆的整个过程。之后主要讲述了蒙古帝国向元朝的转变、元朝的兴亡,以及其经济、社会和外交情况等,其中对忽必烈两次东征日本有较详细介绍。历史14.7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