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脉学注释汇参证治
更新时间:2019-12-25 19:12:10 最新章节:封底
书籍简介
《脉学注释汇参证治》由清代医家汪文绮所著,约成书于清乾隆九年(1744)。分上、下卷,该书是对《濒湖脉学》进行注释的脉学著作,书中论述27种脉,为浮、沉、迟、数、滑、涩、虚、实、长、短、洪、微、紧、缓、芤、弦、革、牢、濡、弱、散、细、伏、动、促、结、代等。以脉统证,脉证相参,共述病证76种。并据脉施治,因方施药,融脉、证、治、方于一体。本书现仅存一种刻本,即清道光十二年壬辰(1832)杨德先近文堂刻本启吉野史藏版。此次整理即以该刻本作为底本,采用他校和理校的方法,他校则以本书所引著作之通行本为校本。其中主要使用的《濒湖脉学》采用的是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夏良心等附刻本。作者简介:清代医家。字蕴谷,安徽海阳(即休宁县海阳镇)人。生卒年代失于详考,约生于清·康熙年间,卒于乾隆中。世医出身,其父汪十洲、堂兄汪广期,皆以医名于当时。文绮继承父兄业,幼时即留心医药,稍长攻读医经,自《内》《难》迄至金元诸家,靡不淹贯,并对明代张介宾的学术经验研有心得,治病强调扶阳抑阴,在医理、临床方面均多有建树。
译者:于莉英校注
上架时间:2018-03-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清)汪文绮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对于针灸学而言,民国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时代。传统的知识不断被质疑与解构,新的知识体系又没有完成构建,保守主义的针灸师与颇具新思维的中医医家之间既有学术共同体内部的共享利益,同时又有学术观点与新旧之争。日本明治时期经历了针灸近代化历程,民国时期日本针灸医籍的译入,也影响了中国针灸的理论与实践。本书是关于民国时期针灸问题的学术论文集,分为民国针灸文献、民国针灸医家、民国针灸教育与传播、民国针灸学术变革4医学22.2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