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急灸法在线阅读
会员

备急灸法

(宋)闻人耆年 孙炬卿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医学中医1.9万字

更新时间:2019-12-20 13:05:00 最新章节:内容提要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备急灸法》为南宋?闻人耆年所著,1226年初刊。1245年孙炬卿合《骑竹马灸法》和《竹阁经验备急药方》两部,仍以《备急灸法》重刊并传世。闻人耆年著《备急灸法》是以灸法为主治疗急性病症的专著,介绍了心痛、牙痛、痈疽、疔疮、腹痛、吐泻等22种急证的灸治方法及急救方法,并附简明图说。《骑竹马灸法》详细介绍了痈疽发背的灸法,取穴方法独特。《竹阁经验备急药方》介绍了36个证候及其处方,包括单方、复方、内服药和外敷药,以及灸法和熏喉法等,多为有效验方。此次整理以光绪十六年庚寅(1890)年影宋本为底本进行校注。作者简介:现任南京中医药大学针药结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主任。兼任中国针灸学会理事、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主任、江苏省针灸学会副会长、南京市针灸学会副会长。
译者:王玲玲 王欣君校注
上架时间:2018-03-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本书认真总结了先秦古代哲学以及《黄帝内经》时期的整体观理论和中医整体观学说,并在此基础上系统梳理了后世对中医整体观的认识与学术发挥,涉及中医脏象学说、经络学说、气血学说以及临床中药方剂应用等,从多方面深入阐释了整体观在中医学中的作用和地位,强调了中医整体观与中医临床疗效的密切联系。本书分为四章,分别介绍了整体观的源流及中医对整体观的认识、实践内容、发展,是当前全面阐述中医整体观理论的重要作品,对中
    刘星医学16万字
  • 会员
    本书为唐由之国医大师工作室启动的中医眼科古医籍整理项目中的部分内容。工作室整理多年来由唐老珍藏的多部古医籍,整理中医眼科专科的学术发展脉络、单验方等。本书是对《眼科切要》进行校勘。该书开篇眼科切要歌并序,将眼科临证辨证要点以歌诀形式编排、郎朗上口。后展示眼科全图、论述五轮八廓、眼科辨证要点、眼科识别症详明金玉赋、眼病歌诀及药性光明赋等。此后详列外障治法并症方、内障治法并症方、眼科药方95首、眼科杂
    (清)王锡鑫著 王慧娟 亢泽峰 张明明校注医学3.3万字
  • 本书所收清代《药品辨义》《药义明辨》两书,为辨义本草代表作,目前尚无校注本。《药品辨义》记载225则药物条目,《药义明辨》收录药物300种。两书均以探讨药物生效之理、临床用药之理为主,收药精而少,论说简而明,属临床实用简要药书。郑金生先生拨冗作序,并给予学术指导。校注者将历史学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引入本草文献研究,多有与中医文献学者不同的视野与见解,得到郑老的肯定和赞许。辨义本草兴起于清代前期,以辨析
    周云逸校注医学16万字
  • 本书共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金石本草篇,包括了230种药物,按照金、玉、石、卤的顺序排列,其中收录于药典者19种、收录于地方标准者54种,收录于其他著作者157种。每种药物从来源、始载、异名、产地、采收加工、性状特征、成分、性味归经、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禁忌、附注等12个方面进行描述。第二部分是金石医案篇,包括了77种药物,也是按照金、玉、石、卤的顺序排列,共涉及217位古代医家,296种病证,
    唐启盛 孙文军主编医学52.4万字
  • 本书内容包括中医内科学五十个病种所涵盖的全部证型的特点和治疗用方,每个病证下分列证治歌括、解析、附方歌括及浅释。本书把《中医内科学》所有五十个病种的证治分型和治疗用方都编写成朗朗上口的歌括形式,便于读者吟诵、记忆。此外,歌括的内容还涵盖了部分病证的类证鉴别、辩证要点、病机演变特色及重要文献资料等。书末附方剂索引,方便读者查找。本书可用于《中医内科学》的各类考试,也为中医教学工作者及临床工作者提供了
    陈文君 张喆编著医学11.9万字
  • 会员
    《医学统宗》是由明代何柬编辑的一套综合性医书。全部共五册,包含:难经本义补遗(二卷)、治病针法、滑氏诊家枢要、医书大略统体、滑氏伯仁卮言、附杂录、试论。书中不仅记有《内经》《难经》等医经理论,还记述了滑寿、何柬、刘纯等医家解经及临证心得。此书约成于明代晚期(1569年以前)。此书最早见于明代殷仲春《医藏书目》,书中记有“《医学统宗》八卷”。明末医家孙一奎《医旨绪余》也论及此书。这说明此书于明末尚且
    (明)何柬编纂 李成年 杨云松 曾兰 郑思敏校注医学12.3万字
  • 本书在深入研究中医经典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浮针医学临床实践以及现代医学关于肌肉、结缔组织的研究,对气血理论提出了创建性观点,重点展示了气血新论指导下的针灸解读、气血新论对浮针治疗的指导意义和提高浮针疗效的新方法。本书有一定的原创价值。包括:浮针简介、气血新论形成与意义、气血与八纲辨证、气血与五行、脏腑辨证、气血与经络辨证、气血与卫气营血辨证、四诊与气血、气血与辨证论治、整体观念、气血新论下的针灸解读
    符仲华 甘秀伦医学14.9万字
  • 肝病诊治一直是临床的一个重要课题,其中尤以传染性肝炎流行最为广泛,威胁着人民的身体健康。为此,作者搜集古人治肝病的经验,结合临床的要求,以及作者多年的治疗体会,编成本书。全书分上、中、下三篇,上篇论述了肝病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问题;中篇论述了肝病的分类,肝病的辨证和临床的经验;下篇附《西溪书屋夜话录》评讲一文,以作为学习王氏治肝方法的参考。且论及胆腑理论和临床用药等相关问题,前后互阅,可相得
    刘渡舟 程昭寰编著医学12.5万字
  • 本书是孙良佐教授多年学习和运用《伤寒论》的心得体会。全书侧重于《伤寒论》的整体辨证方法,而不拘泥于对一方一证的简单玩味。书中先列出《伤寒论》原文,再通过“读书笔记”进行详细解释,并精选历代名家注释加以佐证。部分条文后还附有典型医案及心得体会,力求贴近仲景原意,帮助读者提高临床水平。
    孙良佐医学21.1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本书发扬中医骨伤科传统,结合何氏骨伤流派三百年经验传承,重点展示了我国首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何天祥先生的宝贵学术思想,特色鲜明。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主要介绍何天祥中医学术成就、诊疗思路与技巧、特色疗伤手法、家传方药、特色功能锻炼方法;下篇介绍骨折、筋伤、脱位、骨病(包括骨髓炎、骨与关节结核、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骨坏死、骨质疏松)的治疗经验。对中医临床工作者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何浚治主编中医45.2万字
  • 本书主要包括学术探微和原文评注两部分。学术探微部分主要是对该经典的学术特点、对临床的指导作用进行阐述。原文评注部分分原文、注解、评议、医案选录、按语5部分。在原文的基础上,对一些较为生僻或重要的专业词语进行注解,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每段原文后均有评议,评议内容紧扣原文,可以是对学术观点、疾病因病机、用药规律等的阐释;“医案选录”,所选医案皆出自近代中医名家医案;在按语部分结合原文内容对该医案
    王庆其主编中医15.3万字
  • 本书分为理法方药、疾病治疗、临床与实验研究三部分。上篇重点介绍软坚散结法的基本理论和应用要点。其内容包括软坚散结法的内涵与外延、适应病证、具体方法,以及含软坚散结功效的中药160余种、古代方剂130余种及现代中成药40余种,其中包括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及国家医保目录中具有软坚散结功效的中成药,方便临床医生检索使用。中篇以疾病为线,囊括了以癥瘕积聚、肿瘤、纤维化、斑块、硬化、结节、囊肿等为表现的多种疾病
    王志国主编中医30.4万字
  • 虞山医派,其历史源远流长,历代医家层出不穷,如缪希雍、柯韵伯、钱天来、余听鸿及陶君仁等,其传承仲景之说而知常达变,启创温病之先河,对江南乃至祖国医学发展具深远影响。本书反映了关于中医地方流派——虞山医派研究的系列成果,对流派的学术理论和方药特色作了深入阐述,有一定的创新性。本书主要介绍虞山医派及其代表性医家的主要观点、诊疗特色及影响,系统梳理虞山医者的学术思想,突出虞山医派对温病学派发展的影响及其
    马俊杰编著中医14.8万字
  • 本书共收集整理了中国传统经典膏剂500余个,并进行分类整理,分为滋补类膏方、风湿痞痛类膏方、化痰止咳平喘类膏方、健脾益气类膏方、外感类常用膏方、通便止浰类膏方、疮伤疥癣外用膏方、美容养颜类膏方、五官类膏方、其他类膏方等十类膏方。每个膏方根据中国药典规定,按【处方】【制法】【功能主治】【适应症】【用法】【来源】进行编写,每味药的剂量我们按现在国际通用剂量单位进行了换算,以便读者学习理解,选择使用。对
    赵霞 罗兴洪主编中医12.1万字
  • 黄元御精研中医典籍凡二十余年,晚年对《金匮要略方论》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剖析,广搜博采,旁通诸家,相互参校。《金匮悬解》成书于乾隆十三年戊辰(1748),是诠释《金匮要略方论》之作。黄氏破《金匮要略方论》之旧卷,重新撰次,分脏腑经络、外感、外感杂病、内伤、内伤杂病、外科、妇人等7类,合22卷。每类前,黄氏撰文述其概略;每节经文后,均予诠释。释文深入浅出,扼要精当。鉴于饮食宜忌3卷,有方无论,黄氏未加
    (清)黄元御撰 麻瑞亭 孙洽熙校注中医12.5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