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跨学科视野下的文化身份认同:批评与探索
更新时间:2019-12-20 16:45:42 最新章节:民族文化认同与经典的再发明
书籍简介
《跨学科视野下的文化身份认同:批评与探索》内容简介:“文化身份认同”是一个不同文化群体共同关注的话题,它经常和性别、种族、民族主义、全球化等概念联系在一起。由于不同学科的介入和推动,文化身份研究已经成为一种充满活力的理论话语,给文学和文化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和思想资源。《跨学科视野下的文化身份认同:批评与探索》的作者是来自欧洲,北美,中国台湾、香港和大陆具有不同学科背景的知名学者,书中所呈现的跨学科视野将进一步促进和深化文化身份认同的研究,包括以下几个主题:文化身份的多元理论视角;传媒、全球化与文化身份认同;文学和文化身份认同。
品牌:北大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1-01-01 00:00:00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北大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何成洲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此自选集是作者多年来从事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以及跨文化交际研究所撰写的学术论文的结集,其中一些文章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一定的学术反响,具有一定学术创新价值。文集拟分为三编,第一编“跨文化认同”。第二编“跨文化研究”。第三编“跨文化沟通”。本论文集所收入的很多成果在文化认同研究、福克纳与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研究以及跨文化交际研究上具有一定的学术借鉴价值。文化18.9万字
- 会员本书以“历史—记忆—再现”为内在逻辑,通过追问“文艺评论何为?”“文艺评论是否依然有效?”“文艺评论是否足够?”“如何实现文艺评论在解构基础上的建构潜能?”“文艺评论何以激发人文学科的想象力?”等问题,结合经典文学及影像文本分析,深入探讨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时代化、中国化的最新动态,阐释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文艺评论的价值内涵与实践路径,勾勒新时代文艺批评与文化研究的地形图一隅。文化27万字
- 会员本书系作者关于中国古代文体学与美学研究的论文结集,涉及文体史与文体学史、文体理论与文化意蕴、审美形式与美学理论等研究领域。作者将中国古代的文体形式与文体理论置于社会历史、文化的关联域中进行研究,探讨文体和文体观念生成的文化和美学机制,阐释其中所蕴含的美学意蕴和文化意蕴,深入发掘中国古代文体和文体学的民族特色。文化20.4万字
- 会员本书系是清华大学戴木才教授作为首席专家主持的国家哲学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等的研究成果,包括《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传统文化观》《中国传统价值观的新命》《中国传统价值观的传承》三册,系统研究阐发中华传统文化中核心理念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突出了传承弘扬创新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要义。文化21.1万字
- 会员本书通过探讨西方的漫威英雄、体育明星等文化现象,从文化社会学的元视角,探寻英雄在当代社会文化中的地位,内容涉及:对近代英雄主义的反思、英雄故事的叙述模型、英雄化的愿望和去英雄化的趋势等前沿问题。文化17.4万字
- 会员本书研究了英国新左派如何发展出一系列关于“文化”的特殊观念,从而为后世的左翼批评理论寻找到了更为丰富而可信的对象,并提供了不同于欧洲大陆体系的理论与方法。新左派的文化观念是英国左翼在二战之后极为不利的形势下面临的多方压力以及寻求突围的冲动。新左派思想家以历史和经验的丰富性来对抗理论的抽象和还原倾向,提出了“普遍文化”“感觉结构”“文化唯物主义”等重要思想理论,丰富了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阐释,从而形成了文化22.1万字
- 会员“汉学主义”是国内外华裔学者提出的一个文化理论。大致上是西方人在与中国交往中处理各种中国事物并理解纷繁复杂的中国文明时所构思并使用的一种隐性系统,其中包含观点、概念、理论、方法、范式。“汉学主义”理论立足中国的问题脉络,以对话的姿态,谦逊地把自身定位于东方主义和后殖民主义之外的另一种可选择的方案(而不是替代)。它彰显了不同于东方主义理论的知识贡献——不再美化对西方的对抗,转向自我反思。这个反思同时文化28万字
- 会员本书通过中西方文学中经典喜剧性作品的解读,比较研究了中西喜剧意识的文化发生、中西喜剧意识的审美要素、审美本质、审美特征、审美风格和中西方关于喜剧意识的理论思考,阐发了中西喜剧意识审美意蕴的共同性与差异性。从最概括意义上说,西方历史理性主义文化中的喜剧意识主要源自社会历史的微妙,中国伦理主义文化中的喜剧意识主要源自伦理道德的迷醉。文化18.8万字